难道真的是杨廷和害死明武宗朱厚照,这背后到底是什么?

作者:ykl 发布时间:2022-03-25 10:57:29

明武宗朱厚照之死,一直是个不解谜团,史家各有看法。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:落水病死说和江彬谋杀说。

按史料记载,正德十五年九月,武宗南巡结束,自江南返回北京。路过今江苏淮安清江浦时,乘舟游玩,不慎落入水中,虽被救起,但也呛了几口水,大约还受凉得了感冒。

三个月后,正德十六年正月,朱厚照兴致勃勃地主持了献俘大典,“戎服乘马立正阳门下,阅视良久乃入”,可见此时他身体状况还算不错。三天后,朱厚照按惯例到北京城南郊祭祀。正跪拜天地时,突然口吐鲜血,倒地不起,众人手忙脚乱将其送回宫,御医入大内诊视。又过两月,正德十六年三月初七,武宗下旨告诉群臣他亲自主持殿试,诡异莫名的是,仅仅几天后,三月十四,武宗病情突然恶化,当日便龙驭归天。

难道真的是杨廷和害死明武宗朱厚照,这背后到底是什么

按现代一些人猜测,武宗落水后,得了伤风感冒甚至更严重的肺炎,那为何要三月后主持大祀礼时才突然咳血,并倒地不起。武宗身体极为强壮,不仅能上阵杀敌,也建豹房豢养猛兽,史料中记载“喜搏虎豹取乐”。以他体格,些许小病,岂能追命?

江彬谋杀说,更为莫名。严格来讲,江彬算“幸进之臣”,他的一切权力和地位都来自武宗的支持。更重要的,江彬非朱姓,就算江彬谋杀正德,皇位也与他无关,各地藩王、百官士民岂能认此弑君之人。武宗一死,江彬即被杨廷和杀之,毫无反抗余地,江彬也不可能是凶手。

事实上,读明史,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,即君权和相权的斗争,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斗争。从这个角度去看待问题,明史中的不少疑难都能迎刃而解。

在明帝国的历史上,皇帝与群臣间的矛盾贯穿始终。嘉靖“大礼仪”也好,万历“争国本”也罢,这些大事件呈现的是表象,权力斗争才是本质。

明孝宗传位武宗之前,为保江山社稷,任命了三位顾命大臣,刘健、谢迁和李东阳。朱厚照一即位,就面临着三个顾命大臣乃至整个文官集团的全面压制,这对君权来讲,极为危险。

难道真的是杨廷和害死明武宗朱厚照,这背后到底是什么

于是朱厚照做了一件事,扶持宦官来平衡文臣,其中代表性人物就是刘瑾。不仅朱厚照这么干,不少明朝皇帝也是如此,也算是明帝们的常规操作,大臣们其实也认可,但朱厚照不一样,因为他还有不常规的操作。

扶持宦官上台后,正德稳固了皇权,按理说这样就完事了,推出刘瑾和文官们打打擂台,自己则藏在幕后搞搞平衡,岂不快哉。刘瑾代理皇权时,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主要内容包括:反贪、减赋、整顿吏治,加强文官考核、增加商税等等。《明史》载:廷臣奏瑾所变法,吏部二十四事,户部三十余事,兵部十八事,工部十三事,诏悉厘正如旧制。

刘瑾变法事项,共计约85项措施,严重侵犯了文臣集团的传统利益。刘瑾,一宦官耳,若非朱厚照的指示和支持,他哪有胆子挑战整个士大夫阶层。

斗争形势很严峻。正德十四年,大明腹心之地江西,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。正德是明代诸帝中,唯一遇到前后两次藩王造反的皇帝。

正德十二年宁王叛乱,被王守仁平息。正德十四年,武宗欲南巡,群臣阻扰,一次廷杖146位官员,当场毙命11个,可见当时双方斗争的残酷。

这件大事史料上只是一笔带过。参照嘉靖朝大礼仪左顺门事件,廷杖134人打死16个,史书上则是大书特书。前后两次廷杖规模差不多,史书态度却是前抑后扬,是何原因?正德一朝,看似是大臣苦口婆心百般规劝顽童皇帝,实则朝野上下动荡不安,皇帝与大臣势如水火,内中暗藏不知多少刀光剑影。

难道真的是杨廷和害死明武宗朱厚照,这背后到底是什么

正德皇帝,很有可能是被谋杀的。谋杀动机:换个听话的皇帝。指使者:利益受到严重侵犯的文官集团。执行者:太医院太医。

武宗驾崩前,曾向当时内阁大学士杨廷和要求更换太医,杨廷和不同意。这件事,折射出两个重大问题。第一:为何武宗想换太医?第二:为何杨廷和没有同意换太医?

再有,正德从南方返回北京城后,杨廷和即刻下令,封闭紫禁城四门与京城九门,忠于朱厚照的江彬及其麾下兵马则被调至通州驻扎。

其三,正德驾崩后,杨廷和便下令拆除了“豹房”,将其夷为平地。“豹房”并非仅仅是朱厚照游乐之地,也是他平常处理朝政之处。

武宗是在豹房驾崩的,这就让人对杨廷和拆除“豹房”的行为,很难不产生怀疑。先帝所居,不说保护便罢了,却急急忙忙的拆掉,除了毁灭证据,实在没有其他理由可解释。维护文官集团包括自身的利益,杨廷和立场天然就在相权一方,武宗之死的真相,至少,他是个知情人。正德死因,至今仍无法确定,但从文臣们在正德去世前后的一系列动作来看,文官集团指使太医谋杀的可能性极大,大臣们最终还是更换皇帝成功,嘉靖登基即位。

标签:,

侵权删除联系邮箱:chuangrizhi@163.com(三日内处理)
备案号:晋ICP备202301830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