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明史问答

明武宗朱厚照被黑惨了,为何被黑化?

历史上有两类皇帝最容易被抵毁,一类是亡国之君,后续皇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,务必污化前朝君王;一类是与士族集团为敌的皇帝,历史是士族书写的,他们往往是士人“杀鸡骇猴”的道具。

明武宗朱厚照属于第二类,他非常明显被黑化了,原因就是他深深伤害了士族集团利益!

史籍中混账至极的明武宗

大明十六帝,就算当了俘虏的明英宗,和热衷当木工的明熹宗,形象都要比明武宗好。史籍和民间传说中明武宗,基本可以用一个词归纳,“三无皇帝”——无才、无德、无能。

明武宗朱厚照被黑惨了,为何被黑化?

1.不学无术

朱厚照即位的时候才14岁,少年天子。即位做了皇帝后,无人管束的他,在身旁太监们的怂恿下,从“学霸”沉沦为“街霸”,四书五经全扔了,改学“社会学”,成天研究女性、虎豹和乙醇。

古代皇帝都有一个接纳教育的“经筵日讲”,朱厚照即位不久,便开始找理由翘课,大臣们轮流进谏无果后,他大部分即使“提前毕业”了。

因此朱厚照交给大家的第一个形象便是,孔武有力的“二流子”,半文盲。

浙江钱塘以前发生过一起血案,逝者身负五刀,刀刀致命。县令认为是自尽,数番重申后,推倒朱厚照预案前。朱厚照大怒:真把我当成不学无术的傻子晋惠帝啦?哪有自尽扎自己五刀的?

可见当时的政界,都认为朱厚照就是个脑瓜不灵光的傻缺,好欺负。

明武宗朱厚照被黑惨了,为何被黑化?

2.品行不端

提及朱厚照,大家就想起臭名昭着的“豹房”,那里是他搜刮民脂民膏,纵情声色的区域。豹房里不光有豺狼虎豹,也有成群的美女,这些美女不是选出来的,而是抢的,不光有单身的姑娘,还有一些已婚的女性。他经常晚间带上亲随私闯民宅,遇到心仪的女人就抢回丰富豹房。

豹房里还有三类独特人,一类是妓女,一类是塞北女人,还有一类叫“嬖童”。朱厚照对妓女的爱好一点也不避嫌,他曾在扬州公开检阅妓女。豹房里有一群被朱厚照变成“老儿当”的内监,就是他的男宠。

朱厚照有两样物品必随身带——酒杯和醒酒药,随时需有酒喝,喝醉了服药,醒了继续喝。

为了方便自己享受,他改建豹房,在宣府又建“镇国公府”,掠夺甚至强抢了很多的民间百姓的财宝,除掉皇帝身份,比匪徒还要匪徒。

3.政治昏庸

朱厚照当政期内,选任太监,迫害文官集团。大明历史著名的“立皇帝”刘瑾,便是朱厚照最宠幸的大太监,另外还有号称“八虎”的八个太监,又收了127名太监为养子,赐朱姓。这些太监们,运用朱厚照的认可,大肆揽权,结识外臣,残害正直大臣。

明朝历史上,最耸人听闻的“杖刑”之风,就起于朱厚照,他曾经数次对大臣施加杖刑,动辄百余人被责打,死伤无数。

因为受到残害,明孝宗给朱厚照留下的辅政大臣,李东阳、谢迁、刘健陆续离朝,一大批士人被贬黜。最有名的应属王阳明,他在刘瑾的迫害下,制造投水自尽的假象,才躲过了追杀。

宁王朱宸濠叛变爆发后,王阳明以一己之力,一个月时间就生擒了朱宸濠。结果,御驾亲征的朱厚照,竟然规定释放要犯,好让自己亲身活捉朱宸濠。

朱厚照连死都很不光彩。他亲征朱宸濠回师途中,在镇江瓜洲渡驾船捕鱼,不小心掉进江里。从那时起,他的身体每况愈下,几个月后就驾崩了,时年30岁。

明武宗朱厚照被黑惨了,为何被黑化?

明武宗另一种辉煌的身影

跟“不学无术”形象完全相反,实际上朱厚照勤于学问,精通于诗画音韵,他“写诗挥笔辄就,曾不构思”,才思非常灵巧。

朱厚照还是一位天才的语言大师,他熟练蒙古语、藏语、梵语和阿拉伯语,并且还学习过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。打开史籍,没有一位皇帝能达到这个水平。

朱厚照怎么会熟练这么多种外语呢?

蒙古语和藏语学习,来源于他对藏传佛教的痴迷。史载朱厚照对“佛经、梵语无不精通”,他身边有四位着名的藏传佛教高僧,常常教授朱厚照佛法佛经。

朱厚照还有一个阿拉伯名字“妙吉敖兰”,甚至在出口阿拉伯的官窑瓷器上,喊着“大明国皇帝苏丹·苏莱曼·汗”的字样。

曾经有葡萄牙冒险家出访大明,朱厚照亲身会见特使,并向一个叫火者亚三的葡萄牙外交家,学习葡萄牙语。我们再反观清朝阶段,皇帝们对西洋列国高傲的心态,朱厚照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开放,与进取学习姿态,不由感叹,他们但凡有朱厚照的态度,何至于遭到列强欺侮。

因此明武宗绝不是不学无术,他求知的心态,和学问水准,没几个人能赶得上。

实际上,“豹房”就是被妖魔化的产物,它来自阿拉伯语“巴欧坊”的楷音,意思是“技艺科学研究中心”,跟豺狼虎豹,甚至美女嬖童没有一毛钱关联。这地方其实是朱厚照解决外交事务的区域,之后出于政治目的,他又把这地区作为自己处理朝廷的办公场地。

对于强抢民女,争夺资产这种斥责,不屑辩驳,你要是相信,只能你表明太好欺骗了。

明武宗朱厚照被黑惨了,为何被黑化?

实际上,史籍里还敷衍了事,一笔带过了明武宗于正德十二年,亲征蒙古小王子,获得了明朝中叶少见的“应州大捷”。第二年,明代还获得了抵御吐鲁番侵略胜利,接任皇帝朱厚熜曾称赞他,“皇兄亦圣威远震彼”。

有史学家考证,明武宗对外战争胜利,与“豹房”创建的情报网有很大关系。由此可见,进出于豹房的中外人等,不是去陪皇帝寻欢作乐,而是情报人员。明武宗学习英语,也不纯粹是个人爱好,而是国防安全的需求。

复原明武宗

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,我们该相信谁?撇开民间误传,和对历史夸大扭曲的解读,史书的基本史实是可信的,但是历史又有意站在扭曲的立场,解读了这些事实。

例如明武宗领兵巡猎(应当有军队训练的效果),惊扰了百姓,史籍说“女性惊走”,就被人解读成强抢民女。又比如豹房常常进出胡蕃,便被解读成离奇的性癖好。

不过,明武宗朱厚照,的确不像儒家文化陶冶出的皇上,他很反叛,敢打敢拼,不受礼法拘束,个人的个人爱好,和侧重点都不同寻常。

比如他尊崇武功,致力于武力吸引蒙古。再比如他重视外交关系,自主学习外来文化。再比如他抛下君权与士族集团共治天下的方式,企图完成君权独尊。

这些行为,有点显得毫无道理,有的则石破天惊,彻底颠覆了传统思想的界线。历史接受不了朱厚照,只能说他沧蓝于时代,拥有个人的理想和追求,而不应该从道德上把他归到另类。

因此,朱厚照是一位有追求,有作为的君主,绝不是昏庸不堪的“匪徒”。

明武宗为何被黑化

1.朱厚照的举动与儒家文化进出太大

囿于历史客观条件,大明阶段没人能做到“开眼看世界”,数千年历史,中国人都以“天下中心”自诩,称老外一律为番邦,为蛮夷,为不开化的种族。朱厚照积极推进外来文化的精神,与这类固步自封的观念背道而驰。

别说一国之君,当时的大明,有谁能懂这么多语种?又有谁刻意研究外来文化?创立情报网搜索情报更是难以置信。他的这些行为,必定被加上荒唐不经标签,被讹传成个人荒淫之事也就不奇怪了。

2.朱厚熜和清朝出于宣传的必须

朱厚照较为倒霉的是,他过世过早,且没有子嗣。即位的表弟朱厚熜,又不承认自己被过继给明孝宗,一心想根据“大礼仪之争”,宣示自己是嫡系传承。

因此,对朱厚照的所有黑化宣传,有益于朱厚熜嫡系形象的创建。因此,当士族集团污化朱厚照时,朱厚熜乐得睁一眼闭一眼。其实类似的情况,历史上屡见不鲜。

《明史》是清朝撰写,后朝写前朝史的惯例,也留下一个通病——黑化前朝皇上,以证实本朝取代前朝的合法性。

朱厚照在本朝便被污化,清朝更没理由替他辩白。

明武宗朱厚照被黑惨了,为何被黑化?

3.朱厚照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一个人群

从根子上把,朱厚照被黑化,是因为他得罪了当时的士大夫阶层,特别是掌握王国权力的内阁。

明代从明英宗开始,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,到明孝宗阶段,基本架构了一个君权与文人士大夫共治的方式。

明孝宗与当时的内阁配合默契,不代表朱厚照也能做到,内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掌握好朝臣之法,权力之争才是永恒的主题。

朱厚照的特立独行,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想解决文官集团的控制,独掌君权,修复太祖、成祖阶段的旧例。可关键是,经过一百多年发展,大明的文官集团,早已发展为极强的政治势力。朱厚照怎么办?培养宦官阵营,制约文官集团呗。

其实这也是一个老掉牙的方法,历代王朝皆是如此,宦官从来都是君权的附属。后代被士族集团宣传蒙蔽,一听宦官就感觉那是一群“变态种族”,其实宦官也是人,跟文人士大夫一样,参差不齐。至少宦官集团对君权的依赖感,让皇帝有一种归属感。

以明武宗的“八虎”和刘瑾为例,这群宦官不都是“坏人”,他们也并不是铁板一块,只不过是政治势力的一部分。例如刘瑾,就是被张永干掉的。即便是名声最臭的刘瑾,他的许多措施,对大明还是有重大意义的。

不过,朱厚照此举,却损伤了士族集团利益。武宗一朝,所有的政治争夺,都是朱厚照适用下的宦官集团,与文官集团的斗争,不能以简单谁黑谁白来划分。

但是历史不是宦官集团书写的,更不是皇上来写的,而是士族集团书写的,这便是明武宗被黑化最根本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