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王翻身记
安卓刘基,字伯温,明初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明朝开国元勋,精通天文地理、兵法,他追随朱元璋后,为朱元璋献计献策,提议朱元璋防止出现两线作战、执行逐个击破,先打陈友谅,后打张士诚。建议朱元璋摆脱“小明王”韩林儿,立国获民心。参加制订北伐发展战略,顺利推翻元统治。数次战役中,刘伯温神机妙算,奇计层出不穷,克敌制胜。
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时,仅仅封了六个公爵,李善长、徐达、常茂(常遇春儿子)、李文忠、冯胜、邓愈,李善长功居首位。而别的五人全是武将,他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,年俸4000石。而刘伯温却只被封了一个伯爵,和李善长差了二级,年俸240石,差距十分大。刘基在很多至关重要战略决策中起了至关重要效果,为何只获得这样的福利待遇?
刘伯温和朱元璋既非同乡,也非故交,并不是朱元璋的嫡系。打仗时是“子房”,不打仗了就并不是不可或缺了。更何况在朱元璋眼里李善长堪比萧何啊!
我们很多人认为刘伯温对大明建立贡献很大,实际上更多的坊间过多吹捧,事实上,刘伯温对大明建国之功,大大比不上李善长、徐达、汤和、常遇春、朱升等关键人物。与他们相比较,刘伯温算不上太凸出,刘伯温的贡献更多的是在大明建国后,在整治天下时展现出来的。
明初有两大集团,一个是淮西集团,还一个是浙东集团。刘基属于浙东集团,实际上这两个集团压根并不是相同级别的,淮西集团整体实力上远超浙东集团。朱元璋初次离开濠州郭子兴,打算自己创业的情况下,只带去了二十四个人。这二十四人以后被誉为淮西二十四将。李善长也是淮西人,自然是淮西集团的,并且还是首领。朱元璋的同乡观念非常重,这就主要表现在开国后册封时对同乡们册封相对比较高。比较之下,刘基的官爵自然要低一些了。
刘伯温自理比不上李善长。朱元璋刚起义的前期,率军进攻滁州,李善长就主动来投,那时候朱元璋手底下并没别的谋臣。后刘伯温在朱元璋打浙江的情况下,才来投奔的,那个时候朱元璋手底下早已有很多谋臣了。从时间上来说,刘伯温晚了很多。倘若给刘伯温封公爵,淮西集团那些出生入死的元勋毫无疑问是不愿。
朱元璋这个人疑心很重,对一些开国元勋的态度素来是“狡兔死,走狗烹;飞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”。周围有那么个聪明的人,朱元璋自然不舒心。
刘伯温自然了解朱元璋想法,因此,朱元璋让他当丞相也坚辞不受,一年后便辞官。但还是没避开臣子派系斗争和阴谋诬陷。洪武八年正月下旬,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感冒。朱元璋了解以后,派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。他照御医开的方子抓回药来服食后,肚子里仿佛更为不舒服。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,委婉地告之了朱元璋。朱元璋听后,仅仅漫不经心地宽慰他,让他舒心静养,这使他很失望,在他患病后,一个月后病逝了。
侵权删除联系邮箱:chuangrizhi@163.com(三日内处理)
备案号:晋ICP备202301830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