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,还是唯物主义?

作者:ykl 发布时间:2022-08-16 15:30:42

王阳明的心学,注重“格物致知、知行合一”。“格物致知”是研究事物,进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。就是从存有的事物中感知世界,进而把握万物的规律。“知行合一”注重要知,更应行,知中有行,行中有知,都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行动。人是围绕着事物而转的,依照事物的规律该做什么,我便如何做,而非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这要摆脱掉主观情绪。

唯心主义有两个方面,一个方面是注重自身选择性,忽视物质在外界事物的影响。一个方面它彻底放弃自我选择,注重精神性。两者都注重意识的重要性。

阳明心学与唯心主义的区别,尽管二者均以“心”为主题。在王阳明的心学中,自身占有主导性,换句话说,自身首先要有良心,根据自己的良心来决定哪些该做,哪些不该做,因为只有按照自己的良心做事,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。

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,还是唯物主义

唯心主义有“心”却“无知”。其中一个方面,是心的层面,心外无物,便是根据自己的内心认知与外物的相处,注重自身认知以外的非存在性,换句话说,能感知的事物都在心里,心里暂行认知不到的,就放在心以外。便是回绝无意义,不相干的事物占据心里,以可达清明之境。

记得有学者曾把朱子理学算为客观唯心主义,而把阳明心学算为主观唯心主义。依据也很简单:朱子曾说在气以前,宇宙中终究有个理在。理是抽象的存有,气是物质,因此判其为客观唯心主义。可是忽视了朱子后边又做了调整,他说“理与气不能分”。既然不能分,那什么为第一位呢?

唯心与唯物是西方哲学家提出的一对相对的定义,矛盾在意识与物质什么为第一位,唯心观觉得意识决定物质,唯物观觉得物质决定意识。这是一对完全相反的概念。
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却从来都是心物一元论。心便是西哲中的意识,物便是西哲中的物质。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天人合一观,知行合一观,全是心物一元论。所说一元,便是心与物同时存在,但没有分成2个事物,而是通过理贯通二者,称为理惟一贯。孔子曰:吾道一以贯之。圣人或得道者,他的心便是天的理,便是道,这叫天(理)人(心)合一。天理也存在,人心也存在,没有谁确定谁,只有在完美去私欲的情形下无限趋近合一。他所做出的行为便是依道而行的,里面没有私心夹杂,这叫知行合一。知,即心;行,即物。知行合一,便是心物一元。

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,还是唯物主义

王阳明心学如果用西哲的唯物与唯心标准来套,那它又有唯心还有唯物。他所讲的“岩间花树”论,是唯心主义,因为他说那花本不在心外,他还说心外无事、心外无物、心外无理,即一切事物都在心内。包含他龙场悟道所说:吾性自足,不假外求,向之求在外者误也。说的都是心的决定作用。这是合乎唯心主义定义的。但是有一点重要差别,王阳明没有否认外部事物的存在,他说外部事物不在心以外,是说的心的功能,心能了解一切事物,这一功能性,人人具足,无需到外面去求。这也是他讲的“人人皆圣人”的依据。凡夫只是没有把心的功能彻底显现出来,浑浑噩噩不察觉,或者被物欲所牵,丧失整体察觉。

那样外部是否有事物存有呢?那山间的花自开自落,与心有什么关系?这个疑问,王阳明的回答便是此花不在你的心外,由于你想看就能看到它,“你看此花时,此花一时光亮下去”“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。”因此,王阳明讨论的是心的功能,不是探讨外界的花是真实存在,还是由内心转现出来的。如果这花是由我心转现出来的,那西哲唯心主义就可以说:这还不是唯心主义?可是王阳明要说的是那个意思吗?人的心能决定地了解他想认识的事物,与自然界的事物是我变出来的,这两者的差别不言自明。

假如沿着唯心唯物的话语框架说开去,你会发现王阳明也是个唯物主义者,怎么回事?知行合一便是明证。他说,只有行,才能确实知,哪里有未行而知的道理?他举了行路的例子,行路必然是行了才懂得路况,哪里有提前知道路况的?王阳明注重“事上磨”,抵制妄想。这显然是唯物主义思想。可是,王阳明还说,真知就可以,不能行是由于并不确实知。心中拥有恶的想法,虽未付诸实践,也等于行为上做恶。这不是意识确定物质吗?也是唯心主义了。一个知行合一,就把唯物与唯心给整到一起了,这让西哲情何以堪。西哲也有办法,西哲觉得,除开明显的唯物与唯心两派外,其他搞不清是唯物或是唯心的派系,一律划入唯心派系。

标签:,

侵权删除联系邮箱:chuangrizhi@163.com(三日内处理)
备案号:晋ICP备2023018309号-1